墊江縣人民政府行政規范性文件
墊江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關于印發墊江縣畜禽養殖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
墊江府辦發〔2021〕5號
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縣政府各部門,縣屬各企業事業單位:
《墊江縣畜禽養殖管理辦法(試行)》已經十七屆縣政府第94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此件公開發布)
墊江縣畜禽養殖管理辦法(試行)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規范畜禽養殖行為,預防控制動物疫病,防止養殖環境污染,保障畜產品質量安全,促進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和《重慶市環境保護條例》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縣域內畜禽養殖的規劃布局、畜禽養殖場(小區)的設置、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與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及畜禽養殖過程的監督管理等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 縣農業農村委負責全縣畜禽養殖的規劃布局、畜禽養殖場(小區)備案、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的指導和服務,依法對縣域內畜禽養殖場(小區)飼養管理、疫病防控、質量安全等養殖過程實施監督管理;依法在職責范圍內對畜禽養殖用地等實施監督管理。
縣生態環境局負責縣域內畜禽養殖區域劃分、調整和污染防治規劃、畜禽養殖場(小區)環境影響評價,依法對縣域內畜禽養殖環境保護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縣規劃自然資源局負責縣域內畜禽養殖用地規劃、占用基本農田補劃及例行巡查,依法對縣域內畜禽養殖用地、復墾等實施監督管理。
縣公安局、水利局、林業局、城市管理局、文化旅游委、市場監管局和交通局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依法對畜禽養殖相關行為實施監督管理。
各鄉鎮(街道)負責本轄區內畜禽養殖的布局、用地、污染防治規劃編制和規范養殖監督管理工作。根據屬地管理原則,承擔對畜禽養殖用地、養殖過程、污染防治及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日常監督管理職責。
第四條 畜禽養殖按照規模養殖場、養殖專業戶實行分類管理。規范發展規模養殖場(小區),鼓勵發展適度規模生態養殖場。
第五條 在縣域內從事畜禽生產經營的畜禽養殖場(小區),應依法取得營業執照,并取得主管部門行業許可。
第二章 畜禽養殖設置
第六條 新建規模養殖場(小區)應具備以下條件:(一)有與其養殖規模相適應的生產場所、養殖用地和配套設施;(二)具備為其服務的畜牧獸醫技術人員;(三)具備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防疫條件;(四)具備符合環境保護規定條件的治污設施及生態養殖條件;(五)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第七條 畜禽養殖場(小區)養殖規模標準:規模養殖場設計常年存欄豬當量200頭及以上,其它畜禽品種按豬當量換算后按“豬”的對應規模確定。養殖小區設計常年生豬存欄400頭以上、奶牛存欄30頭以上、肉牛存欄60頭以上、羊存欄500只以上、兔存欄6000只以上、家禽存欄5000只以上。
第八條 鼓勵新建規模養殖場(小區)配套設施達到以下標準:
基礎設施建設標準:(一)生物防控體系:實行全方位封閉式防控,配備車輛洗消中心、活畜禽中轉點、移動式轉運臺、中轉飼料塔、車輛物資烘干房、人員更衣淋浴消毒間、物資消毒間、場區消毒池、場內外隔離墻、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設施設備等。(二)養殖環境控制:配備自動化通風、溫控、光照(蛋雞)、環境監測、清糞系統等。(三)飼養管理體系:配備自動飲水、上料投料、精準管理、揀蛋(蛋雞)系統等。
污染防治裝備標準:(一)實行厭氧發酵處理工藝的規模養殖場(小區),按照每頭豬當量沼氣池不低于0.3立方米、沼液儲存池總容積不低于0.7立方米、干糞堆放間不低于0.1平方米、消納面積林果苗木地不低于0.5畝、大田作物地不低于0.6畝的要求,配套建設相應設施設備。(二)實行異位發酵處理工藝的規模養殖場(小區),按照每頭豬當量發酵床面積不低于0.25立方米、糞污收集池容積不低于0.3立方米的要求,配套建設相應設施設備。(三)實行密閉發酵處理工藝的規模養殖場(小區),按照存欄家禽5萬只以下發酵罐容積不得低于3立方米、存欄5~10萬只發酵罐容積不得低于6立方米、存欄10~30萬只發酵罐容積不得低于12立方米、干糞堆放間(用于納米膜后續發酵)按照每頭豬當量不低于0.1平方米的要求,配套建設相應設施設備。(四)委托第三方機構代為綜合利用和無害化集中收集統一處理的規模養殖場(小區),按照家畜養殖場每頭豬當量糞污暫存收集池容積不低于0.3立方米、家禽養殖場每頭豬當量干糞暫存堆放間不低于0.1平方米的要求,配套建設相應設施設備。(五)實行達標排放的規模養殖場(小區),配套建設相應規模的污水處理站,用于灌溉使用的執行《農田灌溉水質標準》(GB5084—2005),直接排入自然水體的參照執行生活污水排放標準。所有規模養殖場(小區)的糞污處理、存放區必須配套防雨淋、防滲漏、防溢流設施,沼液(廢水、污水)儲存池必須配套防滲漏、防溢流設施。
本辦法實施前已建成的不符合上述建設要求的規模養殖場(小區),建議按照本辦法規定于2021年12月31日前完善配套相關設施。
第九條 患有人畜共患病的人員不得從事畜禽養殖,畜禽養殖場(小區)飼養人員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健康標準,按照防疫要求做好個人衛生消毒、防護,并接受專業知識教育。畜禽養殖場(小區)飼養人員的生活區域應當與畜禽養殖區域分開。
第三章 養殖規劃布局
第十條 畜禽養殖區域劃分為禁止養殖區、限制養殖區和適宜養殖區??h域內畜禽養殖區域劃分按《墊江縣畜禽養殖禁養區劃定方案》執行。
第十一條 禁止養殖區內不得新建、擴建畜禽養殖場(小區),本辦法頒布前已建成的畜禽養殖場、養殖專業戶應限期搬遷或關閉。限制養殖區內實行畜禽養殖存欄總量控制,嚴格控制畜禽養殖場數量、規模,不得新建、擴建畜禽養殖場,已有的畜禽養殖場、養殖專業戶不得擴大養殖規模。適宜養殖區內鼓勵發展適度規模生態畜牧業,新建、擴建畜禽養殖場應當符合全縣環境承載容量要求,合理布局,按照適度規模和種植業、林業與養殖業結合的原則發展。
第四章 養殖用地管理
第十二條 新建、擴建畜禽養殖場(小區)應當符合我縣國土空間規劃要求和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的規定。畜禽養殖用地應堅持盡量利用荒山荒坡地、灘涂等未利用地和低效閑置土地,鼓勵利用園地、草地、種植業基地發展農牧結合生態養殖及畜禽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盡可能不占或少占耕地。
畜禽養殖設施原則上不得使用永久基本農田,涉及少量永久基本農田確實難以避讓的,允許使用但必須補劃,使用面積控制在用地總面積的20%以內,最多不得超過20畝(大型生豬養殖項目不受20畝上限控制)。
畜禽養殖設施允許建設多層建筑,原則上不超過4層,但須符合相關規劃、消防、建設安全和生物防疫等要求。畜禽養殖管理用房規??刂圃谳o助設施用地規模20%以內,原則上按單層建設。符合農業農村部門認定的大型畜禽規模養殖場,管理用房可采用多層建筑,樓高控制在9米以內。嚴禁建造成套住宅等非生產性配套設施。
第十三條 鄉鎮(街道)應當根據農牧結合、節約用地的原則,在本轄區內符合生態養殖要求的適宜養殖區預留用地空間,將規?;笄蒺B殖用地納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落實養殖用地,滿足養殖用地需求。
第十四條 畜禽養殖用地按照農業用地管理,作為設施農業用地辦理用地手續,不納入農業用地轉用范圍,不占建設用地指標。
畜禽養殖設施用地包括生產設施用地和輔助設施用地。生產設施用地是指直接用于養殖生產的設施用地,包括畜禽圈舍(含場區內道路、給排水設施)、引種隔離等生產設施及綠化隔離帶用地,其用地規模根據生產需要,按照農業行業標準合理確定。
輔助設施用地是指直接為規?;笄蒺B殖生產服務必須配建的蓄水凈水、畜禽廢棄物處置、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檢驗檢疫監測、動物疫病防控、種禽場孵化、飼料飼草加工儲藏、生物質(有機)肥料生產、清洗消毒烘干設施、蛋奶等畜產品保鮮預冷儲存及分揀包裝以及必要的管理和生活用房等輔助設施用地,其用地規模原則上不超過項目用地規模的7%,其中,規?;B牛、養羊的輔助設施用地規模比例控制在10%以內,最多不得超過15畝,生豬養殖輔助設施用地規模不受15畝上限限制。
畜禽養殖嚴禁占用公益林和天然林。在無法避讓的情況下,確需占用商品林的,按程序辦理臨時占用手續;占用第二輪退耕還林地沒有納入林地“一張圖”管理的,采取異地置換造林方式補植補造不少于被占用林地的面積,方可使用退耕還林地。
第十五條 為有效解決畜牧用地建設和農用地保護的矛盾,對確需占用耕地的,鼓勵推廣既適用又可有效恢復耕作層,并與生態畜牧業相適應的規模畜禽養殖場建設,采取架空或預制板鋪面隔離等耕作層保護措施。
第十六條 新建、擴建規模畜禽養殖場(小區)用地實行設施農業用地備案管理,經營者應向當地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申請備案,并按規定繳納土地復墾費,未經備案不得動工建設,其備案程序按市規劃自然資源局、市農業農村委《關于進一步規范設施農業用地管理的通知》(渝規資規范〔2020〕8號)執行,并按規定取得生態環境、林業、水利、文化旅游等部門同意。設施農業用地使用結束,經營者應按規定進行復墾。
第十七條 畜禽養殖用地批準后,不得擅自將用地改變為非農業建設用途??h規劃自然資源局和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要加強用地全過程管理,確保規模養殖場(小區)規范用地。
第五章 養殖環境管理
第十八條 新建、擴建規模畜禽養殖場(小區)應當按規定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嚴格落實“三同時”制度。畜禽規模養殖場(小區)建設項目環評實行分類管理,不同規模的畜禽養殖場(小區)分別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和網上填報環境影響登記表,年出欄生豬5000頭及以上、肉牛1000頭及以上、羊12500只及以上、肉雞30萬只及以上的,存欄奶牛500頭及以上、蛋雞15萬只及以上的,需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其余規模需在市生態環境局官網編制環境影響登記表。在環境敏感區的養殖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中應做重點分析。
本辦法實施前已建成但尚未按規定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規模養殖場(小區),應當按照本辦法規定,立即整改。
第十九條 畜禽生產經營者是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第一責任人,負責對畜禽養殖污染實施治理,承擔環境保護責任。
畜禽養殖場(小區)要根據養殖規模和污染防治需要,建設相應的畜禽糞便、污水與雨水分流設施,畜禽糞便、污水的貯存設施。應當根據養殖規模配套建設相應的糞污厭氧消化和堆漚、有機肥加工、制取沼氣、沼渣沼液分離和輸送、污水處理、病死畜禽尸體處理等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設施。已經委托他人對畜禽養殖廢棄物代為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的,可以不自行建設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設施,但需完善相關的收集貯存、運輸等制度并嚴格執行,建立健全臺賬,不得對環境造成污染。
畜禽養殖場(小區)應當加強環境保護設施的管理和維護,確保糞便、廢水、廢氣及其他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或無害化處理等環保設施正常運行。向環境排放經過處理的畜禽養殖廢棄物,應當符合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畜禽養殖廢棄物未經處理,不得直接向環境排放。鼓勵支持將畜禽排泄物進行生態還田、生產沼氣、生產有機肥等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
畜禽養殖場(小區)應當按規定每年定期將畜禽養殖品種、規模以及畜禽養殖廢棄物的產生、排放和綜合利用等情況報縣生態環境局備案。
第六章 養殖過程管理
第二十條 畜禽養殖場(小區)應按照畜禽養殖技術標準和要求進行飼養,建立完善質量控制措施,科學合理使用獸藥、飼料和飼料添加劑,嚴格執行有關政策規定、技術規范,落實人員做好記錄與檔案管理工作。
第二十一條 畜禽養殖場(小區)應當依照規定按畜禽養殖批次建立線下畜禽養殖檔案,建議建立線上畜禽養殖檔案。畜禽養殖檔案包括畜禽引進繁育、畜禽防疫、疾病診療、飼料獸藥使用、糞便處理、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畜禽銷售等記錄。畜禽養殖檔案應當真實、完整、及時,不得偽造,線下檔案保留時間:商品豬、禽為2年,牛為20年,羊為10年,種畜禽長期保存。
第二十二條 畜禽養殖者應當履行動物防疫主體責任,接受當地鄉鎮(街道)、縣農業農村委的監督檢查。
畜禽養殖者應當履行強制免疫義務,建立免疫檔案、佩戴免疫標識。
畜禽養殖場(小區)應當定期對其飼養的動物開展重大動物疫病和人畜共患傳染病檢測,并報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站備案;不具備檢測條件的,應當委托具備資質的機構進行檢測。檢測應當有完備的記錄。
畜禽養殖者應當嚴格執行產地檢疫規定,提前三天向當地檢疫申報點申報檢疫;引進畜禽需主動申報備案。
畜禽養殖者發現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應當立即向當地農業服務中心或縣農業農村委報告,報告內容包括:畜禽品種、發病時間、地點、發病和死亡數量等,并采取隔離等控制措施,防止動物疫情擴散。不得瞞報、謊報、遲報、漏報或阻礙他人報告,更不得擅自發布疫情。
發生重大動物疫病時,應按照相關規定做好疫病處置工作;不得藏匿、轉移、盜掘已被依法隔離、封存、處理的動物和動物產品。
畜禽養殖者應當按照相關技術規范和規定,做好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依法規范處置染疫或疑似染疫的動物、排泄物、污染物等,禁止拋棄、銷售、加工病死畜禽或作為飼料再利用。
第二十三條 從事畜禽養殖不得有下列行為:(一)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和國家技術規范的強制性要求使用飼料、飼料添加劑和獸藥;(二)使用違禁藥物、原料藥、人用藥、假冒偽劣獸藥和其他非法添加物;(三)直接使用餐廚剩余物喂豬;(四)在垃圾場或者使用垃圾場中的物質飼喂畜禽;(五)使用除乳和乳制品以外的動物源性飼料飼喂反芻動物;(六)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其他禁止行為。
畜禽生產經營者是畜禽產品質量安全第一責任人。禁止出售含有違禁藥物、其他有毒有害物質或獸藥殘留超標的畜禽及其產品。
第二十四條 新(擴)建畜禽養殖場(小區)建設竣工后,應當依法辦理以下手續:
(一)畜禽養殖場(小區)應當按規定向縣農業農村委申請辦理取得《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
(二)畜禽養殖場(小區)應當按規定向縣農業農村委申請辦理畜禽養殖備案,取得畜禽養殖代碼。
(三)從事種畜禽生產經營或者生產經營商品代仔畜、雛禽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按規定向縣農業農村委申請取得相應的《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
(四)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應當辦理的手續。
第七章 監督管理
第二十五條 未經依法批準、未取得設施農業用地備案手續,不得擅自建設畜禽養殖場(小區);本辦法實施前已經建成、符合生態養殖要求但尚未辦理審批手續的畜禽養殖場,由鄉鎮(街道)責令立即整改,限期辦理設施農業用地備案手續。
第二十六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規劃自然資源局依法進行處罰:(一)未經依法批準、未取得設施農業用地備案手續擅自建設畜禽養殖場(小區)或已經建成但尚未辦理審批手續拒不整改的;(二)違反國土空間規劃、不符合規定要求興建設施和使用土地的;(三)超范圍、超規模、超面積建設和改變設施農業用地備案用途的;(四)擅自或變相將設施農業用地用于其他非農建設的;(五)違反規定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的。
第二十七條 未取得環境影響評價手續、未落實“三同時”制度的畜禽養殖場(小區),不得投入生產。
第二十八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生態環境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改正,并依法進行處罰:(一)未取得環境影響評價手續、未落實“三同時”制度擅自投產運營的;(二)未按照有關規定和技術規范建設污染防治設施、配套污染防治工程措施的,或者設施設備不配套、不運行的;(三)對超過規定排放標準或排放總量指標,排放污染物或造成周圍環境嚴重污染拒不治理的;(四)偷、漏、直排或變相偷、漏、直排的;(五)利用滲井、滲坑、裂隙、溶洞,私設暗管,篡改、偽造監測數據,或者不正常運行污染防治設施等逃避監管的方式排放污染物的;(六)未采取有效措施,致使儲存的畜禽廢棄物滲漏、散落、溢流、雨水淋失、散發惡臭氣味等對周圍環境造成污染和危害的;(七)向水體傾倒畜禽糞便等廢棄物的。
第二十九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法定授權執法主體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改正,并依法進行處罰:(一)違反本辦法第二十四條第一款未取得《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從事畜禽養殖的;第三款未取得《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從事種畜禽生產經營的;(二)違反本辦法第二十三條第一、二、五款之規定的;(三)違反本辦法第二十二條第二款之規定未按規定做好強制免疫或者強制免疫后未加施免疫標識的;(四)違反本辦法第二十一條之規定未按規定建立畜禽養殖檔案的,或者未按照規定保存養殖檔案的;(五)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其他禁止行為的。
第三十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處罰:(一)違反本辦法第二十三條第三款之規定直接使用餐廚剩余物喂豬的;(二)違反本辦法第二十三條第四款之規定在垃圾場或者使用垃圾場中的物質飼喂畜禽的。
第八章 附 則
第三十一條 本辦法下列用語的含義:
(一)畜禽,是指列入國家和重慶市畜禽遺傳資源目錄的畜禽,包括豬、牛、羊、兔、雞、鴨、鵝、鴿等家養陸生動物。
(二)畜禽養殖,是指以經濟利用為目的,從事豬、牛、羊、兔、雞、鴨、鵝、鴿等列入國家和重慶市畜禽遺傳資源目錄的畜禽在人工條件下飼養的活動。
(三)規模養殖場,是指由單個主體投資建設、設計常年存欄豬當量大于等于200頭的畜禽養殖場。
(四)養殖專業戶,是指設計常年存欄豬當量大于等于20頭小于200頭的畜禽養殖戶。
(五)養殖小區,是指在適宜養殖區內,按照基礎設施完備、集約化養殖的要求,由兩個以上養殖專業戶進行專業化、標準化養殖,實行統一規劃、統一畜種、分戶飼養、統一防疫、統一管理、統一服務、統一治污,具有同一個畜禽養殖代碼并符合有關規定集中養殖區域。
(六)豬當量,是指用于衡量畜禽氮(磷)排泄量的度量單位,1頭豬為1個豬當量。1頭豬當量相當于:1頭25公斤以上商品豬、 0.5頭種豬、10頭仔豬、25只雞、25只鴨、25只鵝、30只兔、2.5只羊、0.3頭肉牛、0.15頭奶牛,其它畜種參照相近畜種按采食量進行折算。
(七)動物源性飼料,是指以動物或動物副產物為原料,經工業化加工、制作的單一飼料。
(八)“三同時”制度,是指建設項目中防治污染的設施,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
第三十二條 本辦法自印發之日起施行?!秹|江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墊江縣畜禽養殖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墊江府辦發〔2020〕38號)同時廢止。
第三十三條 本辦法與有關法律法規特別規定不一致的,從其規定。